​学校举办第八届辽宁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院长论坛暨化工学科建设研讨会

信息来源:石油化工学院 发布日期:2025-05-20 浏览量:

5月16-17日第八届辽宁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院长论坛在学校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教学实践创新中心举行,本次论坛是学校75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系列活动之一,由石油化工学院主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协办。本届论坛以“共谋绿色转型,共铸化工未来”为主题,来自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的19位大学校长、副校长、协会理事长,以及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分享创新成果,助力化工学科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委副书记、牵头负责行政工作副校长刘坚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刘坚对与会领导、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在致辞中指出,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学校作为培养石油化工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建校75年来一直紧密靶向石化产业开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举办此次院长论坛,旨在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深化交流合作,推动新工科建设,提升学校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够搭建起一个更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工科发展之路。

主论坛上,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高金森教授以“化工学科研究范式之漫谈”为题作大会报告。他指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核心围绕“三传一反”(动量、热量、质量传递及化学反应)展开,涵盖能源利用、新材料开发等应用领域。他还结合量子力学、牛顿力学等物理机制及数学表达,探讨学科基础理论的完善方向,为化工学科发展提供了跨尺度研究视角。论坛为高校化工领域学术交流搭建平台,推动学科理论与应用创新。

国务院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集美大学原校长李清彪教授以“明确方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不同层次大学学科建设的实践与体会”为主题,结合三校实践作报告。他在泉州师范学院推动学科对接产业,组建10个应用型专业群;在集美大学聚焦“工海”特色,提升学科实力;在厦大助力化工学科评估升级。针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问题,他强调,要理清“学科-专业-课程”关系,以需求导向调整学科结构。面对GAI浪潮,他指出,要重塑科研范式,高校应借力推动交叉学科发展。他建议高校差异化定位,部属高校抓前沿,地方高校重应用,培育学科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随后,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利、中国兵器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工研究院院长郝春波则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享了石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未来规划,强调了高校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对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龚沿东从技术的角度系统解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并展示岛津最新高性能设备与智能解决方案。我校石油化工学院院长王吉林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以学科、专业建设服务石化企业数智化转型”详细介绍了学院在构建“石化+智能+绿色”交叉融合专业培养体系方面的实践经验,包括课程设置优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及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等。

此次院长论坛的成功举办,为辽宁省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学院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对于推动学校化工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的深入交流,学校将广泛汇聚各位专家的智慧,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绿色能源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助力冲刺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早日达成,以实绩实效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打好打赢决战之年决胜之战作出积极的贡献。(撰稿人:国欣 秦玉才 校对人:王吉林 审稿人:张召鹏/管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