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以DeepSeek、ChatGPT等为代表的大模型在学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3月12日下午,学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409智慧教室首次开展“教育大模型赋能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讨。副校长曹江涛出席研讨会,教务处、教学院长、教师代表近6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李会鹏主持。

会议伊始,曹江涛指出,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正推动着本科教学在育人理念、办学路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层次变革,塑造着高等教育新生态。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推进本科教学模式改革工作,本次会议就是针对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希望大家在研讨时,一是要以开放式创造性的思维,聚焦主题积极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二是立足我校本科教学实际,凝聚集体智慧形成集体共识,提出可操作的建议或提案;三是要以此次研讨为契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改革本科教学模式的试点工作,建立机制制度,付诸实际行动,早日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研讨会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分组研讨”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人工智能与软件学院副院长韩姝敏以“DeepSeek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为题,从“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人工智能思维、人工智能的前沿、AIGC应用与实践”四个方面向参会教师做了报告。韩姝敏简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诞生历史、发展过程、什么是DeepSeek、DeepSeek模型及其优势,并以自己亲身实践详细介绍了“如何将DeepSeek和其他工具结合起来优化教学方案与课程设计、编写工程案例、设计互动小程序、构建知识图谱、生成PPT、构建数字人”等应用案例,讲解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为广大教师应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范例。
理学院教师于晶贤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详细介绍了AI工具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他重点展示了如何构建课程智能助教实现智能答疑与学情分析,如何快速设计美观规范的教案,以及如何高效构建课程题库。于晶贤的讲解深入浅出,实用性强,使参会教师深刻认识到AI技术在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备课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实践为教师探索智能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分组讨论”环节,8位教学院长担任组长,认真组织参会人员就“教育,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人工智能引领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等6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学习和研讨,研讨气氛融洽热烈,研讨问题聚焦深入。研讨结束后,8位组长代表小组汇报了小组形成的建议和共识。

下一阶段,学校将以AI赋能课程教学、专业改革为契机,通过建设智慧课程、智能+微专业、打造典型应用案例、增强师生数智素养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教育大模型在本科教学全场景中的应用,支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以技术之“智”赋能教育之“质”,促进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深层次变革,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撰稿人:韩聪 校对人:梁平 审稿人:李会鹏/赵璐 陈金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