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辽宁石化新型工业化院工作推进会议在我校举行。来自政、校、企、行业协会等多方代表汇聚一堂,为辽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谋划路径。本次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刘海峰主持。
会上,战略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谢在库院士、技术创新咨询委员会主任徐春明院士先后致辞。两位院士立足行业前沿,深刻剖析辽宁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方向,强调科技创新需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激活产业动能,为工业化院的技术攻关与服务定位提供前沿指引。
会议举行校区、校企共建研究机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我校分别与抚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锦州滨海化工产业园区、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辽宁阜新氟产业开发区4家重点化工园区,及辽宁能源集团、辽宁锦城石化等11家龙头企业签约。这标志着政企校从“意向合作”迈向“实体化协同创新”的新阶段,为技术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搭建起精准对接的桥梁。

随后,会议开展辽宁石化新型工业化院“省精细化工集群特派员”出征仪式,现场为“集群特派员”代表颁发证书并举行授旗仪式。此次工业化院共选派200余名教师、专家组成“集群特派员”队伍,入驻省内重点石化企业开展驻点对接。这些特派员涵盖石油工程、低碳催化、化工安全、智能制造等多个专业领域,在入企服务中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市场、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等情况,为企业新产品研发、工程技术创新、工艺流程改造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辽宁省化工学会理事长、新型工业化院副院长孙云作《辽宁省石化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报告。报告系统梳理全省石化产业发展态势,针对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中的痛点,提出针对性对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清晰的路径参考。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新型工业化院院长刘坚发表讲话。他表示,学校将工业化院列为一号工程,整合16所高校、20余家科研院所及企业建立协同体系,设立6大技术中心、完成50余家企业调研,共同推动“产学研用”落地,实现从“筹建”到“实质运营”的转变。针对辽宁全面振兴关键期,石化产业面临“规模转质量”机遇与“技术卡脖子”等挑战,工业化院将依托政策、技术、产业“三重支撑”,凝聚政府、专家、企业、特派员“四方合力”,打造服务振兴的标杆平台,为辽宁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为区域经济振兴筑牢产业根基、激活创新动能。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进一步明确了辽宁石化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更将工业化院的建设与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打造深度绑定。工业化院将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深化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产业难题精准破解,切实为辽宁乃至全国石化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路径,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石化产业升级贡献力量。(撰稿人:陈俊池 校对人:顾贵洲 审稿人:潘一/管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