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卡拉干达国立研究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伊布拉耶夫・马拉特教授、化学技术与石油化学系拜肯诺夫・穆尔扎别克教授、化工与石油化学系图西普汉・阿尔马斯副教授等一行7人访问我校,就两校国际煤炭化学联合实验室建设召开专题交流会。
学校校长刘坚,副校长曹江涛、刘海峰出席会议,科研处、国际交流合作处、石油化工学院参加会议。双方就实验室落地推进、科研方向聚焦、人才联合培养及“一带一路”平台申报等议题深入磋商,达成系列共识,为中哈能源领域产学研协同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刘坚首先回顾两校合作渊源,明确合作基础。他指出,我校与哈萨克斯坦高校已形成多年稳定合作传统,此前已与阿特劳石油天然气大学、哈英理工学院等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针对本次联合实验室建设,他提出明确期望:“煤炭化学是两校优势学科的重要交汇点,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加快推动国际煤炭化学联合实验室实质性落地,尽早释放合作效能。”
曹江涛从政策导向层面强调合作定位。我校与哈萨克斯坦高校的合作始终紧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框架,这是双方协作的核心遵循。希望在这一战略大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不仅聚焦科研创新,更要推进“一带一路”高校间的教育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合作格局。
刘海峰则聚焦实验室与产业的衔接路径及平台升级规划,提出具体推进思路,建议尽快推动中哈双方企业深度介入联合实验室建设,依托两校在煤炭化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实现科研资源、技术成果与产业需求的高效共享。下一步,要积极筹备“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申报工作,力争将实验室打造为跨国产学研合作标杆。
交流会期间,拜肯诺夫・穆尔扎别克作了题为《哈萨克斯坦舒巴科尔-科米尔股份公司油页岩与低温焦油重质组分加氢脱金属研究》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煤炭资源开发的技术需求与前沿探索,为联合实验室科研方向提供重要参考。
随后,石油化工学院相关教师与外方代表围绕国际煤炭化学联合实验室的核心科研方向展开深入研讨,明确重点合作领域和方向。
本次交流会后,两校将进一步细化合作方案,组建专项工作组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时间表与路线图落地。此次交流不仅为中哈煤炭化学领域的科研协作搭建了平台,更为“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间的教育与产业协同探索了新路径。(撰稿人:冯旭 校对人:孔宪明 审稿人:何川)